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900|回复: 0

[旅游攻略] 布鲁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8 1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地名
         布鲁姆风景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海港小城。位于大陆西北部印度洋岸,濒罗巴克湾,在达尔文西南约1,100公里。人口2,920(1976)。采珠业中心。出口珍珠、珍珠贝、牛皮、牲畜、羊毛。有牛肉加工厂。
         布鲁姆(Broome)位于珀斯北方2213公里处,曾经是世界珍珠生产中心。这里既有迷人的拓荒历史,又有五星级酒店,每栋楼房的不同建筑风格和人们随和开朗的性格,反映出这个地区多元文化的历史。
         在布鲁姆郊区是世界驰名的海布尔海滩(Cable Beach),印度洋的碧绿海水轻轻地冲刷着20米宽的白色沙滩,在这里可以好好松弛一下。
布鲁姆风景
         游客还可以选择参观Willie Creek的珍珠场,或乘坐四轮驱动车至Windjana和Geikie Gorges去体味这个地区无与伦比的壮观、动人心弦的美景和到世界上最后的遥远边疆的探险的经历。
2 景观
         每年3~10月,布鲁姆海滩边都会出现“月亮天梯”奇观,每次月圆之后的三天内,当升起的满月照耀在潮汐跌宕的罗巴克湾泥沙浅滩上,其反射的光映照在退潮的海水上,呈现出一幅金色长梯直抵月亮的视觉幻景,这就是“月亮天梯”。
         月圆之时,月亮慢慢地从海平面下升起,由于当地空气纯净,无污染的天空让月亮露出明亮的容颜,慢慢不断上升,在海面上照耀出一道天梯,据说还有人曾经尝试过顺着天梯驾着船儿向月亮驶去,结果当然是越行越远,近在咫尺的月亮永远捞不到,不过追月的浪漫情景却能永远铭刻心中。
     
3 布鲁姆
         法国政治家,社会党右翼领袖。1872年4月9日生于巴黎,卒于1950年3月30日。
         1894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律系,1902年加入法国社会党。1904年开始为《人道报》撰稿,主张非暴力革命。1919年被选入议会。他反对俄国十月革命。在1920年社会党图尔代表大会上,与P.富尔等人结成少数派,反对加入共产国际。1921年创办《人民报》,成为分裂后的社会党领袖。1929年他再次被选入会议。1936年6月~1937年9月、1938年3~4月出任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总理,对内实行某些改革措施,包括每周工作40小时,假期工资照发,签订劳资合同,将某些军火工业和法兰西银行收归国有等。对外奉行对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支持保卫法国的力量。德国击败法国后,他拒绝承认维希政府。1940年9月被捕,1943~1945年被监禁于德国。德国投降后于1946年出使美国,谈判重建法国所需贷款事宜。1946年12月~1947年1月曾短期主持过渡内阁。他主张在共产党和右翼势力之间组织所谓第三种势力,反对C.-A.-M.-J.戴高乐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后退出政界。
4 本杰明
4.1 简介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生于191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识记:对具体事实的记忆;领会: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应用: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评价: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他给出的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六十年代,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
         九十年代开展了一项对杰出学者、艺术家、以及运动员的研究,前后长达5 年之久。研究选取了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20位成功人士进行匿名访谈,其中涉及知名钢琴家、网球运动员、奥林匹克游泳冠军、雕塑家、数学家、以及精神病专家等。此外,还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师进行了补充访谈,以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采集到的信息,希望从中能够找出一点蛛丝马迹,以解释究竟是怎样的共同点使成功人士能有效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最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坚韧不拔的好习惯,即不畏挫折与失败,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与完善。
4.2 主要成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 布鲁姆是位认知派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他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所需的认知结构。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布鲁姆主张教师在学期初,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布鲁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学习的愿望得到加强,成就动逐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
         3、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教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反馈矫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课结束时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课前编制好的几个突出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检查,方法灵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口答、笔答都可采用。回答者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听者知道错在何处,如何补救。其次,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测试突出“目标”中规定的重点、难点、涉及本单元的反有新知识。第三,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补救教学。个别补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面四到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相帮助,这样既帮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帮助未掌握者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最后,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对象是在第一次测试中“未掌握”而接受辅导、矫正的学生,内容是在第一次测试中做错的题目,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经过矫正达到了掌握,能否进行下一次单元的教学。
         “控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当今美国流行的两大教学法。 “控制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单独“处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课堂应用,它是家本杰明·布鲁姆所创。本杰明·布鲁姆意识到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对需要练习的差生是一种不平等。本杰明·布鲁姆的方法要求教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使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
         “合作学习”即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应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组合。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合作者间必须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则,合作各方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标进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须具备合作的动机、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础,各方面都能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4.3 学问分类
         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的测试题95%以上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问分类法,即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的“布鲁姆学问分类法”。该分类法把学问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可谓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记忆”为主导的测试困境。即便在小学阶段,这些分类技能的培养也是齐头并进的。比如“应用”类,一年级的孩子就有“访谈”作业,让他们询问家里人喜欢香草冰激凌还是巧克力冰激凌,然后把结果制作成图表,让人一目了然。
         现在我们常讲“分布式认知”,也就是大脑的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设备所取代。那么大脑干什么呢?得侧重于分析、应用、综合、评估这些“高层次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相比,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且宜早不宜迟。
4.4 影响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乐观主义的学生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
         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
         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本杰明·布鲁姆-重要著作
         《人类特性的稳定性与改变》
         《教育目标分类学》
         《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
5 哈罗德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纽约,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
         哈罗德·布鲁姆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早期研究浪漫主义诗歌,曾出版过论布莱克、雪莱、叶芝、斯蒂文斯等英美诗人的专著。六十年代布鲁姆通过对英国浪漫派诗人的深入研究,动摇了对T·S·艾略特的保守形式主义批评在美国学界的支配地位。七十年代前期转向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与德·曼、哈特曼和米勒并称耶鲁四大批评家,以诗歌误解和影响的焦虑理论更新了对文学传统的认识。九十年代以后又转向《圣经》和宗教研究。
         1973年推出《影响的焦虑》,“用一本小书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经”,在美国批评界引起巨大反响。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三大方面。他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6 主要作品
         《雪莱的神话创造》(1959)
         《想象的群体》(1961)
         《叶芝》(1970)
         《塔里敲钟人:浪漫派传统研究》(1971)
         《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1973)
         《误读之图》(1975)
         《诗歌与压制》(1976)
         《竞争:一种修正主义理论》(1982)
         《影响的诗学》(1988)
         《J书》(1990)
         《美国宗教》(1992)
         《西方正典》(1994)
         《莎士比亚:人的创造》(1998)
         《天才:创造性心灵的一百位典范》(2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12726567   
站长微信:hainanok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job.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12-8 10:42 , Processed in 0.1266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